2024年科技界的挑戰與智慧
2024年的科技創業者面臨了顯著的挑戰,與2021年時資本充裕的環境相比,如今的局勢已經大不相同。我們透過多位科技生態系統領導者的訪談,探討他們從艱難中獲得的智慧,以及即便面臨不確定性,仍然清晰的願景。
Femi Oriowo, Carbin Africa 執行長暨聯合創辦人
Femi預測,到2025/26年,非洲的科技生態將會迎來活躍的復甦。隨著全球利率預計下降,這將帶來流動性增加、投資者活動增多,並促進整個行業的增長。此外,市場可能會看到更多的合併、收購和退出,顯示市場逐漸成熟。
Ayobami Olajide, Endeavor 高級合夥人
Ayobami認為,2025年將看到更多募資活動,尤其是在中大額交易方面。這是因為創投基金目前擁有充足的“乾粉”(未投資的資金),因此預期成熟的種子期公司將會進行募資延伸和過橋融資,或根據其現有的指標資料進行下一輪融資。與生態系整合階段相符,我們還會看到更多的合併和收購 (M&A)。
Davidson Oturu, Nubia Capital 合夥人
預計到2025年,科技領域將呈現策略性增長,因為資金逐漸回升。隨著宏觀經濟條件穩定,我預測投資者將更有選擇性,更偏好具備已驗證商業模式、清晰單位經濟學及強勁盈利之路徑的初創公司。這將推動創業者專注於打造可持續的解決方案,而不是追求超高速增長。
非洲方面,像是金科技、健康科技及農業科技這些領域將繼續走在前沿。驅動這些行業的,是非洲獨特的挑戰與機遇。我預期AI驅動的解決方案將在各行業全面加速應用,從個性化金融服務到預測健康護理都有可能。另一個重要趨勢是創業公司與傳統公司——例如銀行和電信公司的深度合作。
Jonah Nwokpoku, SquirrelPR 聯合創辦人
Jonah說,資金動態出現重大變化。投機性“熱錢”的時代基本上已結束,因為許多投資者正在重新評估在未驗證市場的風險。然而,他預計金融科技在2025年仍將吸引不成比例的資金支持。這是由於其彈性和創新。另外,隨著像Accelerate Africa這樣的平台的興起,國內風投的引導融資輪次預計上升。
David Lanre Messan, First Founders 執行長
展望2025,興奮不已,特別是資金逐漸回升之際。以下是一些關鍵領域:
- 人工智慧(AI):預計AI將在醫療、金融和教育領域更為普及。
- 擴展現實(XR):XR將繼續改變像遊戲、娛樂及零售這些行業。
- 量子計算:量子計算的突破將在密碼學、優化及材料科學等領域中解鎖新的可能性。
- 永續科技:專注於永續的技術將得到更大的關注,包括可再生能源、環保材料及碳捕捉解決方案。
Oladimeji Timothy, inDrive 國家代表
預計到2025年,電動車(EV)及其支持基礎設施將在奈及利亞實現重要躍進。此舉將迫使相關科技公司制定可持續發展策略或者方法。像Chowdeck這樣的市場應用程式的增長,有利於簡單的物流服務——簡單的配送服務利潤空間太低,將難以生存。Gokada、Kwik等可能會將市場功能新增到其產品中。2025年需要關注教育科技領域,儘管目前沒有特定的初創公司值得註意,但該領域前景光明。
Makua Eyisi, Monibac 聯合創辦人及執行長
Makua指出,AI的恐慌性錯失(FOMO)持續存在。每個人都希望能趕上AI的潮流,所以我們將見證投資者不斷投資於聲稱使用AI的公司。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其他行業不會獲得投資。我預測健康科技將吸引更多資本,特別是在非洲,處理分銷和零售的公司也會吸引投資。
Matthew Davis, Renew Capital 合夥人及執行長
2025年會是一個好年份,但投資者會更關注能夠更快實現永續發展的公司,並且仔細審查估值。AI、比特幣、穩定幣及金融科技將成為焦點。此外,尤其關注貨幣風險管理。
Babatunde Akin Moses, Sycamore 執行長及聯合創辦人
Babatunde認為,關於募資,我們會看到更多大型玩家通過隨後的融資輪次、M&A或一般的流動事件來鞏固其地位——此類活動會比新玩家創造風潮的可能性更高。Tizeti上市的可能性證明了這一點。因此,預期會看到MoniePoint、Moove及其他已建立玩家的大動作。
Miracle Nnaji, 風投專業人士及《365天在風險投資》作者
在資金方面,我們將看到持續增長,這本應該是常態,如果不是因為2021和2022年發生的異常活動。資金市場重回2020年的水平——緩慢增長。我認為會有更多的超大型融資輪次。自2022年後,大型初創公司因不想進行估值下調或減少資金而停留在市場之外,因此超大型融資輪次呈現穩定下降。我認為明年將有更多的超大型融資輪次。
Olapeju Umah, MyFoodAngels 創辦人
人們將趨向於共同食物購買,能夠將科技融入其中的公司將會使用大數據來掌控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