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AI技術的發展,市場行銷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其中之一就是由AI生成的影片內容所引發的品牌安全問題。這種現象不僅限於假新聞或資訊操控,甚至來自看似無害的虛構角色,如海綿寶寶。這些AI生成的影片夾雜於使用者生成內容之間,界限模糊,且日漸普及,引發市場行銷界的高度關注。
AI影片的崛起一方面帶來了豐富的創意和可能性,另一方面也帶來了難以忽視的品牌風險。數位影片廣告公司ShowHeroes的英國總經理Steven Filler指出,許多代理商和廣告主都開始關注這一問題,雖然目前缺乏明確的解決方案,但他們已意識到需要盡快採取行動,因為此類內容的數量正在迅速增加。
過去一個月,Zefr公司組織了一系列工作坊,旨在協助行銷人員了解AI生成內容的實質,並幫助他們決定哪些內容適合品牌出現,哪些則應避免。然而,這些判斷需要隨著AI技術和內容趨勢的快速變化而不斷更新。為此,Zefr開發了一款工具,可持續追蹤廣告活動中的AI生成材料,類似於傳統的品牌安全系統,標記出潛在風險內容。
然而,行銷人員不僅要面對安全問題,還需要應對品牌適配性問題,這考驗著品牌能容忍多少混亂、創意及算法驚奇。“不論內容是AI生成的,只要它們的特性與行銷人員的品牌基調一致,他們就可以選擇是否要與其聯繫在一起,”Channel Factory的首席產品官Anudit Vikram表示。該公司正在幫助行銷人員選擇合適的AI影片。
要真正識別出AI影片並不容易,隨著技術精度的不斷提高,偵測這些影片變得愈加複雜。Channel Factory透過分析畫面級別的細節及音頻線索等,將AI分類融入到更廣泛的內容分析中,如行業分類、年齡、語言等,目標是為行銷人員提供更清晰的影像,幫助他們做出風險評估。
行銷人員目前仍多持觀望態度,他們正在建立框架、精煉策略,以迎接未來可能面的挑戰。預計明年第一季度,一些品牌將開始將此類政策實施到廣告活動中。
YouTube作為一個重要平台,在AI影片方面也走在前端。YouTube試圖在支持創作者和控制AI生成內容之間取得平衡,並推出新的技術工具,以檢測並標記出現創作者形象的影片,而OpenAI的應用Sora則引發了社會廣泛關注,尤其是在涉及人權和道德問題上。
隨著AI影片技術的進步,市場行銷的未來必將充滿挑戰與機遇。品牌需迅速適應這樣的變化,並在這個新興領域中持續探索適合自己的發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