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在房屋建設研究上取得突破:可能性令人振奮
在未來的某一天,透過工程活生生物材料進行房屋建設的構想正一步步走向實現。最近,科學家在這一領域取得了一項重要的研究進展,這可能徹底改變我們建造房屋的方法。
在蒙大拿州的研究人員成功地利用真菌菌絲體作為一種生物礦化工程活材料(ELM)的骨架。菌絲體是真菌的根部結構,通常由密集交織的絲狀結構組成。在自然界中,菌絲體扮演著重要的生態角色,促進分解、養分吸收,甚至在植物間建立聯繫。
這些生長迅速的菌絲體對於未來的研究和應用具有無限的可能性。根據《美國科學人》的報導,菌絲體不僅可以用於包裝和服裝,甚至可以實現實驗室培養肉。菌絲體已經開始在包裝領域有所應用,因此將其設想為一種建築材料並非天方夜譚。
擬生物礦化技術是生物體製造礦物的過程,我們的牙齒和骨頭就是通過膠原蛋白的礦化功能生長而來的。研究團隊正是透過添加一種名為巴斯德芽孢桿菌的細菌來實現這一點,這種細菌能夠生產碳酸鈣,使得這種多孔材料變得堅固。因此,未來的房產經紀人在提到一處房屋具備“好的骨架”時,可能字面意義就是指的這些結構。
建築行業的污染排放量非常高,而這一研究可能提供比傳統水泥更為可持續的替代品。正如CNN的文章所指出,水泥佔全球8%的暖化污染,而且問題遠不止於此。建築物拆除後會產生大量廢棄物,而這些廢料幾乎都被丟棄在最近的垃圾場。每年美國產生超過6億噸的建築和拆除廢料,這是市政固體廢料的兩倍。
在我們真正看到第一個由菌絲體建造的建築現實化之前,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但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Chelsea Heveran 對未來充滿樂觀:“當你想為一個真正需要基礎設施的社區建設未來,甚至是太空運輸時,成本可能會大幅降低……這其中的可能性讓我非常振奮。”
雖然首座真菌房屋目前還未上市,我們仍有其它方法來讓自己的家更具可持續性和成本效益,例如通過提升節能措施及使用智慧科技。
你會想住在一棟可以自我修復的混凝土製成的房屋中嗎?
- 肯定會
- 如果可以省錢
- 如果外觀很好看
- 絕對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