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型的人很挑剔,O型的人很大方」,「男性擅長理科,女性擅長文科」等,這些深入人心的既定印象或形象即為「刻板印象」。近幾年,男女工作方式的不公平感及性別歧視問題在新聞和社交媒體上得到了廣泛關注。刻板印象正是引發這些問題的原因之一。

本文將淺談刻板印象這一詞的背景、語源、具體例子、優缺點等,幫助大家真正理解何為刻板印象,並希望能夠引起大家注意自身或社會中隱藏的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的意義與定義

刻板印象是指深入人心的既定印象、形象、概念或思維模式。最早提出刻板印象這一概念的是美國記者沃爾特·李普曼。他在1922年所著的《公眾輿論》中提到:「人類行動受到現實環境、虛構環境和行動三角形的影響」。

為了決定自身行動,我們需要懂得現實世界。然而,由於現實世界過於複雜,變化多端,我們通常會簡化現實世界,並根據這些簡化的印象來行動。刻板印象即為這些簡化的虛擬世界印象被固定化的結果

我們天生在腦中形成一種「型」(即刻板印象),這些型會因出生地、成長經歷、社會階層等不同而有所不同,且會隨著經歷和外部資訊的加入而逐漸形成。此外,社會心理學中還定義了刻板印象為關於特定分類人群的過分泛化信念。我們往往會將他人分為敵方與友方,並基於這一觀點進行判斷。因此,刻板印象也可能成為引發偏見與歧視的原因。

刻板印象的語源

「刻板印象」源自印刷業中的「鉛板印刷技術(stereotype)」。用這種技術所製作的印刷品都是相同的。因此,李普曼藉用了這一詞語,來形容我們在腦內固定的型態,並將現實套入這些型態中的理解過程。

「刻板印象」與「偏見」的區別

刻板印象與偏見(bias)相似,但有所不同。偏見意指「先入為主的看法」。

刻板印象指的是每個人心中所持有的特定形象,且我們通常意識不到自己所持的刻板印象。而偏見則是在刻板印象之上,新增了評價、情感、態度、行動等成分

刻板印象:深入人心的既定印象或形象

例:女性不擅長數學

偏見:刻板印象+評價、情感、態度、行動

例:女性不擅長數學,所以選擇理科大學的女性很特別

刻板印象的成因

刻板印象由「不了解對方」的恐懼引發。因為我們獲取的資訊量龐大,無法一一核實,因此李普曼指出「我們是先定義再來看,而不是先看再來定義」。我們依據以往經驗或媒體情報來生成印象,以理解他人。在這一過程中,邊「分類」邊「貼標籤」來認識他人

大腦是人體中消耗最多能量的器官之一,刻板印象幫助我們節省大腦能源,進行快速判斷與行動。因此,刻板印象可視為人類有效存活的方法之一。

儘管李普曼不認為刻板印象本身是壞的,但他認為新聞媒體是形成刻板印象的重要因素。1922年,隨著廣播在美國普及,1930年代電視試驗放送開始,人們能夠得知未曾經歷的事情,由此固定化的印象廣泛傳播,並受到評價。

日本中的刻板印象案例

刻板印象的日常案例

日常中常見的刻板印象案例包括血型說。例如「O型很隨意」「A型很仔細」。其他還有性別認知如「男性擅長理科」「女性擅長文科」,職業刻板印象如「保育員與護士是女性工作」「銷售工作應參加大量喝酒應酬」等。這些刻板印象存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引發刻板印象的廣告案例

企業廣告內容也隱藏著刻板印象。特別是電視廣告,一些廣告因強加刻板印象而被批評。例如某食品企業的廣告「日本的媽媽們」,描繪了母親在工作和育兒、家務方面的勞苦,但卻因強調母親應一人承擔育兒而遭批評。雖製作意圖是支持女性,但無形中強調了性別角色的固定化

另一個例子是皂類品牌的廣告「給予」。廣告描繪了一天中的父親,最後返回家中被妻子指責,廣告引起了對「男性應優先工作而非家庭」的批評

提出消除刻板印象的廣告案例

另一方面,也有企業通過廣告提出消除刻板印象的訴求。某刀具公司的「剃毛自選自由」廣告引起了廣泛關注,廣告強調「剃毛與否由自己決定」,挑戰了「必須剃毛」的既定認知,並獲得了SDGs特別獎。

還有某化妝品公司的招聘廣告訴求「這個國家對女性來說是發展中的國家」,揭露了女性在工作上的困境,廣告表現了女性的種種掙扎,獲得了網絡共鳴。

某生活用品公司開始了「#NoBagForMe Project」倡導公開談論月經的必要性,促進社會對月經的接受度。

刻板印象的優點與缺點

刻板印象的優點

刻板印象幫助我們簡化資訊處理。在大量資訊中,我們需要區分「需要的資訊」與「不需要的資訊」。有了刻板印象,我們可即時分類資訊,迅速識別並行動。簡化大腦負擔,選擇所需資訊即是刻板印象的優點

刻板印象的缺點

刻板印象的缺點是容易出現錯誤認知。簡化的思維模式可能會遮蔽事物與個體的真正特性,導致偏見和歧視。現代資訊過多,人們愈來愈依賴刻板印象,媒體傳播的資訊未經核實,可能引發新的偏見。

結論

刻板印象是每個人都有的東西。然而,我們需意識到依賴刻板印象所做出的決策和行動有可能導致歧視與偏見。知道媒體資訊可能加劇刻板印象也很重要。

認識到自己的刻板印象有可能來源於偏見資訊,並關注隱藏的刻板印象尤其重要。這需要綜合多種媒體資訊,基於數據討論。在當今人人可發聲的時代,每個人的刻板印象都在塑造社會風氣,這一點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