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灣北部一座曾被稱為『無用橋』的橋梁,經過多年規劃和改造,終於重新獲得了生命,成為野生動物的安全通道。這座位於某高速公路上的過橋,曾因礦業開發而被閒置了近半個世紀。然而,當地社區和多個組織聯手,為這座橋賦予了新的意義。
這片地區曾是野生動物車禍事故的高發區,據交通部門的數據顯示,過去十年間,已有75起動物與車輛碰撞的事故。因此,當地居民Wang先生站出來倡導將這座閒置的橋改造成野生動物穿越通道,雖然他未能親眼見證這一工程的完工,但他的努力喚起了社區、企業,以及政府單位的支持,最終促成了這一改造工程的完工。
據統計,每天在台灣的公路上有上千隻動物因交通事故而喪生。其中一些瀕危物種尤其受到威脅,不僅是因為碰撞的危險,更因為棲息地連結的喪失。對棲息地的連通性至關重要,這對於物種的長期生存尤為重要。
雖然人類因動物引發的事故而面臨的危險較小,但當大型動物捲入事故時會導致嚴重的後果,其中包括死亡、受傷以及大量的財產損失。這也是為什麼許多國家將動物通道作為解決此問題的重要手段。
研究表明,當動物通道設置得當並配以合適的圍欄時,可以將動物碰撞事故的發生率降低97%。這也解釋了為什麼這類通道在全球范圍內成為越來越受歡迎的解決方案。
野生動物過橋的成功事例告訴我們,當社區團結一致,為保護在地資源付出努力,便能取得巨大成功。台灣北部這座全新的野生動物過橋項目就是如此,成功地在高速公路沿線為人和野生動物提供了安全保障。